You have scbcribed ARCH successfully.
ARCH Education in the Media
Press & Media
Check out our latest media coverage, column features, videos and publications!
- All
- Media Coverage
- Videos
- Columns
英國是港人留學熱點,但父母會擔心,太早讓子女海外升學,他們能否照顧好自己?ARCH Education創辦人馬賢慧12歲到英國升學,之後升讀牛津大學,她認為寄宿是孩子人生的轉捩點,會面對不同挑戰,也培養自己解決困難的能力。
馬賢慧(Jennifer)在牛津大學主攻經濟及管理,曾撰寫《打開英國寄宿學校之門》,她12歲入讀英國女校Benenden School,其弟弟比她更早於10歲,入讀著名寄宿男校Winchester College。
Benenden School位置較遠離人煙,並是全寄宿學校,學校有草地、牛羊,她解釋這類全寄宿學校的優點,是校方考慮全校同學會在假日留校生活,會安排多元化活動,包括音體藝及出外參觀等等,讓同學拓展視野;當時她便學習到不少英式運動,如騎馬、Lacrosse(袋棍球),加上飲食習慣改變,一年內長高了11吋。
Jennifer回想寄宿生活最大得益是學會解決問題,及在當地學生身上體會到主動學習。
她們閱讀量很大,因此我也學會如何廣泛閱讀,在大學時也能用得上。
遇上欺凌嘗試面對
她強調一般父母最擔心年幼子女出國遇上欺凌,以她和弟弟為例,在首年寄宿期間也曾遇上,但情況不算嚴重。
遇過有高年級生,天天穿鞋跳上我的床;可能我當時很矮、初抵埗英文不太好,她有意欺負我;我雖然那時只12歲,在香港習慣被父母照顧,但去到海外遇到問題時,第一想到是自己怎樣克服。
她謂,那時沒想過通知舍監或打電話回港求救,想到把十幾隻洋娃娃放在床罩上製造障礙,讓對方一踩上來便會倒下來,結果成功讓她知難而退,這經歷雖是小事一則,卻讓她證明自己可以應變問題。
Jennifer笑謂女校有不少潛規則,也需要慢慢適應。
例如飯堂取飯,低年級要排隊;中六中七則打尖到隊頭取飯,是有點階級觀念作崇,不過近年已有改變。
學校有多棟宿舍,並會選高中同學當house captain,當年她以少有的華人身份當選,有一年時間需要巡房,照顧師妹。
那是很好的訓練,因英國寄宿中學生活規律,學生需按日程作息,各級學生須利用自修時間做功課及溫習,亦有指定睡覺時間。故我除了巡房,也需要跟進師妺的生活時間表,期間培養出我的責任感,這些學習比在課堂上的學習,令我得著更多。
文科有利打好基礎
英國教育分為初中(Year7至9)、高中(英國會考GCSE)、預科(英國高考A-Level),之後便上大學。針對留學年齡,她謂13、14歲是當地中學的第一年,學生會容易適應,亦有助學生有較多時間適應當地學制,準備GCSE及A-Level。
若同學初中已鎖定自己較適合修讀文科,她更鼓勵同學及早出國留學。
因為英國文科要修讀歷史、哲學等,內容頗深,而且主張學生閱讀大量書籍,若到高中才去涉獵,也許會感到較難適應;理科生反而可考慮在港完成中四中五課程才出國,因普遍香港學生理科成績較強,同學有多點時間操練,到當地準備公開試時相對會容易掌握。
她謂過往赴英學生傾向約13歲才出國,入讀year 7(等同香港中一),但近一年多了13歲以下提早申請讀Year 6,以爭取好成績入名牌中學。
英國其實有很多好的學校,競爭較大的約有20所,包括Benenden School、Winchester College、Wycombe Abby School及Eton College,要考入這些名校,需要提前3年申請;而英國大多數寄宿學校會先評估學術能力,有些學校會明確招募音體藝有才能的學生,會根據學生的其他興趣或成就給予學位。
她鼓勵家長帶子女參觀學校時提問要盡量深入,並小心觀察同學在宿舍的生活細節。個別名校會設有預試,學校雖會體諒國際學生,但對考生的對話表現也有要求,而評估並不局限在面試。有些學校也會安排周末體驗營、進餐環節,觀察學生如何與別人相處。例如 Winchester 和 Uppingham 會推行傳統的午餐,讓學生同教職員組成小組,談學業以外的話題。
她同時寄語家長不應考慮單一因素選校,更不宜按寄宿學校排名去選擇。
其實適合學生程度才是首要考慮因素,不配對能力,學生讀來有壓力,並容易放棄。我建議全面讓子女參與選校過程,申請參觀學校,詢問所有細節。
支出方面寄宿中學年學費是25,000至40,000英鎊或以上,額外支出約10,000英鎊或以上。